Page 21 - 性別平等與媒體報導_電子書
P. 21
專文四
專文二
媒體報導中的性少數與多元性別
局」的說法,沒有任何平衡報導,暗示當事人是隨隨便便就跟
其他人進入感情關係。
2018 年 7 月 13 日,該網路媒體也出了標題為〈美調查雙
性戀增加 專家:被流行文化洗腦〉的新聞,引述專家說法「民
眾們是否應該自問是否被這股被美化的雙性戀風潮給洗腦,認
為雙性戀很酷而影響對己身性向的判斷呢?」但內文對所謂專
家是誰,完全沒有說明。
上述關於雙性戀的新聞,不但加強了社會對雙性戀男女通
吃的刻板印象,也將多重伴侶關係實踐者對親密關係的知情合
意嘗試,套上荒誕不羈的大帽子;或者將雙性戀傾向描述為趕
流行的行為,彷彿性少數主體可以不經思考隨意改變自己的性
傾向――這些都是傳遞性污名的不良報導示範。
案例四:報導強化社會對少數群體的歧視
除了上述討論的性傾向議題之外,性別氣質議題在媒體上
的呈現也值得我們重視。2003 年 4 月 14 日,曾出現過〈台
東某國中十三位原住民學生出現性別錯亂〉這麼一條新聞,內
文提到「台東縣大武鄉某國中十三位男同學出現戴耳環、留長
髮等女性行為,精神科醫師追蹤治療後,發現這些學生…是因
隔代教養引起的性別錯亂,目前這種情況在原住民部落日益嚴
重。……性別錯亂的小朋友對環境適應不良,人格差異,甚至出
現憂鬱、酗酒和自殺的行為;長大後,就會走上變性的抉擇。」
上文不僅片面地將戴耳環與留長髮歸類為女性化的行為,
並把國中青少年的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,定位為性別錯亂、歸
19